首页

98%高考发挥失常, 都逃不过这十几个原因

2019-04-13 17:31:45   浏览:1119

历年高考成绩发布后,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通过调查发现,在一分干掉上千人的激烈竞争中,高考失利的考生,98%都出于以下十大原因!

1、缺乏考试技巧

有这个问题的同学最典型就是做不完试卷,还有就是在一道题上花大量时间,结果得不偿失,后面的题都没有解出来。最后监考老师通知剩余考试时间的时候,会很着急,甚至手开始发抖,写不成字。当然,考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做不完试卷,也有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

考试其实是有很多套路的。拿到试卷后,要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下试卷的难易度,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会做的没有做,不会做的却浪费了时间的情况出现。

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答题过程中,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重视检查环节。

2、不会审题

这是所有失利同学存在的通病!

不会审题的同学通常会说自己粗心,答题答非所问,或者不会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导致无法解题。

比如语文,有些同学拿到文章,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甚至还没读完,就着急答题。再如物理中,挖掘不了“刚好到达”“刚好通过”提供的隐含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等等。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中的关键词,造成答题失误和缺漏点。还有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导致的。

有些题目,同学们需要多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才能让做题有的放矢。

有时候,不要只盯着目标疯狂前进,偶尔慢下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会发现很多可以及时弥补的不足。

3、答题不规范

这是最可惜的丢分原因了!这样的现象最容易出现在回答物理、化学实验题的时候答题语言不规范。有很多需要用语言描述的内容写不出来,导致解题、实验步骤不完整频频失分。书写潦草,随便涂改,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也是典型的表现。

在各种考试中,规范答题能帮助我们提分不少!答题规范需要一段时间来养成习惯,形成一个观念性的思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

在规定的卷面内做题,保证书写字迹清晰,不乱涂乱改。文科类题目中,尽量分点答题。一些数学、物理类难题,一定要书写清楚各个步骤,因为很多题目都是有步骤分的

4、心理素质差

高考时,由于时间的压迫感更强,更加紧张,考生会”忽略基础,过于浮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电灯光源,光源照得范围太广,则光线散乱,亮度暗淡。唯有把光线聚焦成光束,才能提高亮度,穿透黑暗。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样聚焦投注于学习中去,可以钻透各科学习中阻碍成绩提高的任何“瓶颈口”,顺利完成差科弱科的复习升级。

片面强调复习效率和短期内追求总分大幅提高易使人心浮气躁,追求短线行为,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看那本习题集,一晚做几十道题还嫌少……其实都是流于表面。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

衡量复习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做题多少为标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掌握“真谛”,精做一题胜过泛做十题,精透一页知识胜过粗翻一本书。

5、复习时没有及时纠正,形成固化思维

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系统化整理好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做扎实细致的复习计划,不愿意将所学内容系统化的整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焦点、疏漏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链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看参考书上整理出来的内容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6、出题人不一样

平时考试时各校老师出题,而高考试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7、考试性质不一样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而平时的考试一般是考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

为什么平时考试与高考成绩存在差别呢?因为平时考试试题的命题角度与高考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命题的形式、题型、知识点有相似,但是从题型的新颖程度、立意角度等来看,平时考试与高考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高中的时候,觉得最难的就是高考;等你到了大学,你才发现高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高中的时候,老师说:“到大学你们就解放了”。其实一半是真的“解放了”,另一半......!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