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货 |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建议家长给孩子打印出来

2019-03-13 14:28:18   浏览:1209

今天长沙克立兹外国语学校小编给高中生整理了文言文固定句式,也是高中语文的重要考点,希望有心的家长和学生提前改正之前的错误理解。

1.“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例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译文:群臣仓猝惶急,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只能用手搏斗。

2.“„„,抑„„”, 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 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 译成“把„„怎么办?”

例1: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 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例2: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安置)?

8.“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 译为“用来„„的”、“„„原因”。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译文: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 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 译为“哪里„„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 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15.“(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16.“安能”、“何能”、“何得”, 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17.“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8.无乃„„乎(与), 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19.“„„之谓也”,“其„„之谓也”, 译为“说的就是„„”“大概说的是„„吧”; “岂„„之谓乎”,译为“难道说的是„„吗?”

例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这大概 说的是 李将军 吧?

例2:岂管仲之谓乎? 译文:难道说的是 管仲 吗?

20.“孰与”,“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呢?

21.“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22.“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3.“与其„„孰若(无宁)„„”, 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