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之锤词炼句学案

2019-02-21 14:38:04   浏览:2316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4、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7、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9、早梅 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齐己是唐代诗僧。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10、(2006年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问: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2、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8分)(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诗句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韦参军(节选)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 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 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 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 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 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 蒋春霖

燕于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柳素入水化为浮萍。莫: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找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作铺垫。

D.下片适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E.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了时间。

B. 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 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 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 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 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C. 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注]鱼复城: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夜柝:巡夜的梆声。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荧荧:小火闪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 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 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 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3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15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6分)

诗歌鉴赏—锤词炼句(教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题指导]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3、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用一“闹”字,运用拟人手法,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欣喜之情,为下文惜春作铺垫。

5、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6、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答:“垂”“涌”二字确是用得精妙。(步骤一:表明看法) “垂”,低,低垂,星星紧贴地平线。“涌”,翻滚,涌动。月照大江,月光随影涌动。(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垂”“涌”二字描写星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月光下江流涌动着的景象,这种阔大的景象恰与“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情景交融。(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阔大的景象之下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自我,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突出了被广阔时空所挤压的诗人飘泊无依孤苦忧惧的形象。(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7、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步骤一:表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旷”“低”“清”“近”几个字确用得精妙。(步骤一:表明看法) “旷”,空旷,空阔。“低”,比……低。“清”,澄澈。“近”,紧挨着,相隔距离短。(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日暮时刻,旷野苍茫,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的近。(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人满怀愁绪,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9、早梅 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齐己是唐代诗僧。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答:改“数”为“一”确实精妙。(步骤一: 表明看法)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而这“一枝”报春,先于众梅,更突出早开之梅之不寻常。“一枝”与题目更切合。所以,这改动的“一”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步骤二、步骤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这不是数量的多寡,而是意境的高下。改诗更能突出观察之细腻和对春天的渴望。(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10、(2006年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不同意。(步骤一:表明看法) “敌”字在诗中的意思是“承受”。(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家书远来、回归家园都是杳邈难期的梦。梦醒时分,只有空荡的床榻陪着自己面对寂寥凄寒的秋夜。(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对”字不能体现出这种无法承受的凄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问: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带”,带来。(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横空向南飞去的老鹤带来的钟声,直传到海幢寺来。(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使画面具有动感。(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

12、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8分)(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倦”,厌倦。(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碌碌一生,早已厌倦了宦游“天涯”的生活。(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同时,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13、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第一问: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再一次。去年的今天刚好到家,而今年就又相隔千里、遥遥相望。隐含着若干年若干次的天涯相望,不止一次的天涯浪迹, (步骤二、步骤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饱含诗人的愁苦与无奈。(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诗句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14.C

15.“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将上的思乡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韦参军(节选)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 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 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 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 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答案】14. B 15. 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 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C【解析】“今日故地再游”应为“他日旧地再游”。

15.手法:对比,将邮吏整日劳碌与老僧生活安静清闲两种生存状态进行对比。(2分)感情:面对生活安静清闲老僧的愧疚,旨在表达诗人对其生活的向往。(2分)表现了自己对仕途奔波中烦恼和劳累的厌倦。(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 蒋春霖

燕于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柳素入水化为浮萍。莫: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找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作铺垫。

D.下片适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E.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3分)A(“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

15.(6分)

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了时间。

B. 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 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 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 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直抒胸臆。尾联运用“楚客”的典故点明自己客居他乡,照应诗题;而“乡思苦”直接表达出诗人无限的乡愁。(2)卒章点情。首联、颔联、颈联用写景层层铺垫,尾联直抒凄凉冷落之情,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达到高潮。(3)与前文构成对比。将自己的“寂寥灯下不胜愁”与颈联中权贵们骄奢无比的生活进行对比,更能彰显诗人的凄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B项,“祥和喜悦的气氛”解说不当,应是“庄严肃穆的气氛”。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诗句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答题时,先点出诗句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点出诗句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仔细阅读本诗,可知本诗前三联是写景,而尾联是抒情,属于卒章点情。诗歌尾联“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中“楚客”是运用典故,点名自己客居他乡,“乡思苦”“不胜愁”更是直接点名诗人愁绪满怀,思念家乡,属于直接抒情。尾联“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直接说自己客居他乡,在寂寥的灯下思念家乡,承受无尽愁绪,与颈联“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写权贵们骄奢无比的生活进行对比,凸显了诗人自己无限凄苦之情。答题时,从对比手法,直接抒情以及卒章点情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答题时不能只答对比手法,直接抒情以及卒章点情,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赏析诗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有时还要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14.C

15.尾联意为:你应该还需救赵良策,不要忘记我这个侯赢的存在。(2分)诗人借典故自比侯赢,虽晚年漂泊,但仍希望获得王忠臣的任用;(2分)尾联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想要为国效命、建立功勋的愿望,格调陡升。(2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15.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 B 15. 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 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C. 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尾联以景作结,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战士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继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与初唐边塞诗昂扬奋发的格调一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错误,“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这是说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是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而非“工笔”“细腻描绘”。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然后理解“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的意思,再把握尾联的内容,看尾联是如何体现这“开国风气”的。“犹开国风气”是说本诗与初唐时候的边塞诗昂扬奋发的风格是一致的;从标题来看,“战城南”表明这是一首边塞诗,而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意思是“微小的心意也表达了征人们光明的内心世界,征程千里,大漠黄沙飞,遮天蔽日”,最后一句“千里暗黄沙”是写景句,这是以景作结,这一句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而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一方面展示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可以说本诗的风格与其一致。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注]鱼复城: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夜柝:巡夜的梆声。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荧荧:小火闪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C(“通过对比来突出了边关战事的残酷”说法错误。想象的两幅面面,虽内容不同但并不是对比。颈联首句重点也不是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而是强调边关形势之危急。)

15.诗人为官却无事可做,而且年纪大了,很多次凶病请求辞职(退休)而不得,只能闭门在家,卧病在床,用小火煨着药罐煎药,此景十分凄凉;(3分)表达了诗人得不到重用的无奈、年老多病的感伤以及壮志难酬的悲伤。(3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 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 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 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2)思乡之情,冬至这个节气的到来和眼前景物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3)乐观豁达之情,眼前之景和故乡并未有不同,举酒尽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错误,从诗中来看,“将、欲”都说明还没有进入春天,只是春天即将到来,是冬日里孕育着春天之景。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结合全篇把握情感。“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意思是“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结合诗歌注释来看,“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杜甫身在异乡,眼前的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体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14. B 15. 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此句紧承上句的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点睛】赏析诗句题答题步骤: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该手法的;点出运用该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3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15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6分)

14.(3分)B(此句是写韩仲止,不是写作者)

15.(6分)

借景抒情或因花而产生联想,(1分,其他手法,只要合理即可给分)借“黄花秋意”暗喻高洁品质,自然引出爱菊之陶渊明,(2分)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的韩仲止的敬仰之情。(1分)前面是韩仲止的生活态度和乐趣,这一联是对他精神品质的总结。(2分)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