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诗词名句引用,这样的佳段最抢分

2019-01-14 11:16:27   浏览:1216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做到使诗词与文章鱼水相融的不在少数。

在细细品味中,咂摸出作文高手写文用诗的笔力,模仿学习,必有所感。

01

话题01·君子气质

几十年来,孔子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但是他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隐士生活,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2017 江苏卷《木车上的人生》

引用技法:诗词拆分

点评:

孔子是君子,凭一己之力游说各国。考生引用贾岛《剑客》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时,用了转折词“却连”将前后句隔开。虽然引用的内容不变,但诗词的拆分提升了表达力度,更能让阅卷者感受到考生对孔子的哀婉痛惜。

02

话题02·社会百态

青山如黛,绿水如眸。游历于“眼波横”“眉峰聚”,我感叹于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不禁拿起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拍起照来。为何如此感叹?瞧,虽是山林,却不失城市的烟火,公路错落有致地盘旋于群山之间,标新立异的建筑隐约可见,这便如同山中的街市。贫穷与落后不再,山民更是凭借着旅游业走向富裕,正应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令人称赞的是,山林间不闻噪音,不见污染,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体现。——2017 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引用技法:截取意象

点评:

考生通过自然美景来展现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其以“青山如黛,绿水如眸”起笔,用“眼波横”“眉峰聚”具化青山、绿水的美。“眼波横”“眉峰聚”出自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考生截取诗词的关键意象,让读者聚焦于青山、绿水的神韵美。

03

话题03·经典阅读

想象着语文老师步履轻快地走进教室,教室一片静寂,偶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娓娓动听的讲课声中,薄薄的纸页上一个个蝇头小字生动起——无论是“人闲桂花落”的静观,“起舞弄清影”的乐观,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达观,“星垂平野阔”的宏观,无一不如香气般沁人心脾,感人至深。不知不觉中,我对语言文辞的理解和喜爱又加深了几分。所谓师教之美,课堂之所得,正在于此。

——2016 全国新课标 II 卷《语文素养,课堂中来》

引用技法:态度提炼

点评:

在阐述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这一观点时,考生重在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语文教师授课之美和课文内容的感人至深。在表明自己赞同“课堂有效教学”的态度时,考生援引的素材皆是课堂所学的、耳熟能详的古诗,这是极佳的印证观点的活例,提升说服力的同时,也让阅卷者为考生的机智点赞。

04

话题04·大师精神

人尽皆知之言不必多说,在众人无话可说或有话而不敢说之时发出声音,那才是真正的振聋发聩。我不禁想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年,面对北京老城被大肆拆除的危机,两人四处奔走,最终仍是无功而返。在尘土飞扬的碎石瓦砾之中,梁思成这位七尺男儿抚墙失声痛哭,他对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先生本儒雅如温水,可在那个默然无声的年代里,也不吝彻彻底底地滚烫一回。于无声处,为家,为国,为世界。

——2016 江苏卷《于无声处》

引用技法:诗词剪裁

点评:

鲁迅《无题》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可谓石破天惊之笔。考生将其进行剪裁,将“听惊雷”去掉,根据写作主题加入“为家、为国、为世界”,展现梁思成的家国情怀。

05

话题05·生活智慧

诗云:“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寒芦港暮春时节柳絮纷飞、芦笋初生的美好景色,也是白马湖畔的明丽景色。在我看来,白马湖畔不仅摇荡着绮丽的湖光山色,也闪现着春晖中学的老师们的智慧。他们的智慧,是一种明慧悟性的达观者的境界。在那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社会黑暗,满目疮痍,教育改革总停留在口头上。城市中许多名流学者汲汲于名利,公办学校“竞争位置,风潮迭起,丑秽得不可向迩”。

——2015 江苏卷《溶溶晴港漾春晖》

引用技法:拓展内涵

点评:

苏轼的“溶溶晴港漾春晖”中的“春晖”原本指春天的景色,但考生将其关联至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具有双关意义:既指春晖中学的明丽景色,也寓意春晖中学的教师们是教育界的胜景。由此可见,考生写作时不能仅限于对诗词的浅层引用,而是要对诗句意象做关联,拓展诗词内涵。

06

话题06·世俗烟火

如果问起对老实人的看法,有人一定会嗤之以鼻:“老实人?太抬举他们了——不就是笨吗!”不知从何时起,老实与愚笨画上了等号。然而,这是真的吗?老实人真的愚笨吗?答案是否定的。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他还曾作《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实是“被聪明误一生”的他的无奈呐喊啊!

——2015 四川卷《实而务本,可以达人》

引用技法:佐证观点

点评:

诗词多为表情达意而作,这就意味着考生引用诗词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能借助诗词表达或佐证自己的观点。本文考生批驳人们将“老实与愚笨画上等号”的做法,引用苏轼诗文来说明老实人、愚鲁的人实则大智若愚的道理。苏轼诗文中的观点比考生直接说理更有说服力。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