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语文作文提升秘籍:议论文写作中正确分析论证的11种方法!

2018-11-06 10:54:21   浏览:1236

长沙克立兹外国语学校认为在高考语文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都有一个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

例如观点:我们要勤俭节约。

很多学生就是举个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人。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一、详例(习惯也称为“范例”,是指较为完整的事例):

1、边叙边析式:

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顾来路,你那英明的抉择依然让后人刻骨铭心。匈奴首领曾不止一次派人诱降你,许以高官,诺以厚禄,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你那颗坚定的心没有丝毫动摇。卫律来了,你义正严词,举刀自刺宁死不屈;李陵来了,你决不给他机会,甚至全然不顾老友之情„„在生命与永恒的对决中铸就历史的丰碑。

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述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

2、假设推理式

例①: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其中白炽灯至今仍在沿用。当初他为找白炽灯的灯丝材料,经过了一千多次实验,淘汰了上千种材料,后才获得成功。试想,倘若他无恒心,能经受这一千多次失败的考验吗?

例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分析:两段都用了假设推理。不同的是,前者是正面举例从反面推理,后者是反面举例从正面推理。

3、因果分析式

例: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终赢得了将相和欢。

分析:在列举事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掘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

4、例后评价式

例: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之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伟大的理想,他们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

分析:这段话是对爱国者的高度评价,通过评价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例: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分析:在引用含蓄性或哲理性较强的名言名句时 ,要懂得使用此招。在引用后,要对某人的话分析一下,不能停留于简单地引一下,比如只会说“XXX说得好,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XX这么说,……他的话不正证明了这个道理吗?”其实只是这样简单地引一下效果并不好。

5、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分析:把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多了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何谓议论,这就是议论。

二、略例(也称为“点例”,即点到为止,一带而过的事例):

1、反复句式

例:“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获得发展、成功,有所建树,无不经过了“柔而固”的努力,都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80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

分析:“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这里说的是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出现。在内容上,因为句式紧扣中心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2、转折句式

例: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道理虽然浅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有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随燕雀之行,怎能实现恢弘的大志呢!

分析: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特别适用于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

3、因果句式

例: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无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分析:这种由因果句式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常常要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当然也可以只出现因果连词,而不构成排比句。

4、对称句式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置王平忠告于不顾,马谡固执已见,终致街亭失守。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分析: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对称句句式整齐,结构对称,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可以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生辉。

5、假设句式

例: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被尊为书对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么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分析:假设句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

6、条件句式

例: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有勤,才有“韦编三绝”的佳话,孔子才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名人之一;有勤,才有“闻鸡起舞”的美谈,祖逖方雄才大展,实现北伐报国的理想;有勤,张海迪才获得“当代保尔”的称号,才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分析:条件句是指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