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我们谈论高考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未来

2018-06-06 14:19:02   浏览:1115

每当临近高考的时候,空气中的焦虑情绪就会变得分外厚重,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和担忧会萦绕在每个家长的心头。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通往人生下一阶段的钥匙,决定着孩子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着千千万万个家庭过去18年的心血。

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等我的孩子长大了,他们面对的社会和环境会是怎样的?他们会从事什么工作?他们将过着怎样的生活?

……

很多父母都在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有时,还有隐隐的担忧。正是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的具体模样,因为在未来面前,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其实所有人都还是孩子。


未来已来,一不留神就错过大新闻

近几年,科技和商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大新闻。

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无人驾驶......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稍不留神就会错过见证一个伟大产品的诞生。

去年,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等级分排名世界一的中国棋手柯洁;

特斯拉和百度进军无人驾驶,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一定比人类司机安全;

无人超市落户杭州,马云宣布在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放10万家无人超市。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隐隐的感觉到: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要逐渐被机器取代了。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失业的风险。而这,将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将面对的未来。


生而为人,什么东西无法被机器取代?

在某一期《奇葩大会》上,李开复直言,未来将有一半的工作消失。他强调:那些需要理性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交易员、秘书、行政、财务。而那些需要感性和美参与的工作还会存在,比如演员、设计师等等。

开复老师的预言给大家的感觉是:机器虽然在理性的逻辑算法上超越人类,但是人类在人文、艺术领域还是很有优势的。

但是,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进展,同样令人惊叹:

David Cope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也是古典音乐界极具争议的人物。Cope写了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

他写出的一个程序名为EMI(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的实验),专门模仿巴赫的风格。虽然写程序花了7年,但一经推出,EMI一天就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曲子。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不提前告知,人们很难听出这不是巴赫本人的谱曲,甚至不是人类的谱曲,而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我们如何帮孩子做好准备?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7月来到中国,被问及多的便是有关人工智能和未来的问题。

他在采访中提到:“2040 年的就业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大批现有的职业会消失,但会出现什么新的工种?没有人知道。因此,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知识,才能让他们在二十年后保持竞争力。很有可能的是,学生今天学的知识,到了他们四十岁时会变得毫无用处。”

那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1.专注韧性和情商的培育

这个时代,抛弃你的其实并不是同龄人,而是那些比你更加适应和接纳变化的人,这一点和年龄无关。

如果你守着一种固定的身份、职业、世界观而不变化,你就会被世界抛弃。因此,人类需要极高的韧性、情商,才能驶过这场永不结束的风暴,而不被压力击垮。


2.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人必须将学习贯穿终生,不断升级,才能不被出局。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培养孩子这样的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即便到了 60 岁,还具备升级的能力。


3. 放下控制欲

在过去,听信家长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因为大人更了解这个缓慢前行的世界。但到了 21 世纪,一切都将不同。大人们学到的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知识,可能已经过时了。家长和孩子都是学习者,家长不要轻易干涉、左右孩子的判断,而要尽力成为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伙伴。


4. 了解自己

知乎上有个超过13万赞的回答:

人生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平淡生活也好,激烈拼搏也好,只要终你获得了你想要的,所有的生活都值得被祝福。

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

定义你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你和孩子需要一起不断修炼的功课。

高考不过也是人生这个阶段的“临时标准”之一。

如果不当心的话,科技会开始支配你的意志,将你纳入它的范式中加以奴役。因此,你一定要比别人、比机器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未来面前,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其实都是孩子。要孩子做好准备,我们自己先做好准备,打破定式,拥抱变化,才能迎向未来。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