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2017-09-18 14:23:37   浏览:1395

  【高考补习】夯实“三个”重要基础
  1.夯实基本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1)       坚持点、线、面的统一
  ①  点要“实”: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理解。
  如我国政府职能,内部“四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外部“四清”: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等;政治方面的“党的领导“、“人大职能”、“政协职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务、“两个素养”等;哲学方面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②线要“清”:清晰链接点与点之间关系。
  如:《经济生活》的“(经济)环节线”;《政治生活》的“(民主)主体线”;《文化生活》的“逻辑(知识)线”;《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线等。
  下面以《政治生活》“(民主)主体线”为例。
  主线
  公民──政府──民主政治──社会
  公民
  权利与义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政府
  性质、原则、职能与责任、依法行政、政府权威
  政党
  性质、地位、宗旨,执政、领导、建设
  民主政治
  四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社会
  主权国家与组织、当今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③面要“广”:确立宽广而稳定的知识面。如影响价格的因素。
  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得心应手地调动、运用知识。应该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呢?比如,(1)课程体系: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2)学科体系(生活与哲学模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3)单元体系:(哲学一单元为例)a.日常生活入手:哲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学历史: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c.哲学与时代:哲学还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4)课文体系:(哲学第四课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质的;b.物质的世界状态如何?运动变化的;c.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是否杂乱无章?有规律的。(5)课时体系:以《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目为例::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b.什么是运动?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马克思主义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坚持懂、背 、用的统一
  ①切实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础知识。比如,在经济中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流动性与流通性;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②挤出时间让学生背书、整理知识。a.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b.编写条目解答、确定朗读时间;c.主干知识默写。
  ③对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识要多用。编制“滚动式”的练习,让重要知识点“像钉子钉在脑子里一样”
  2.培养基本的学科能力
  (1)高考题赏析:感悟高考命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分三阶段)。一阶段:读懂答案,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读深答案,提出启示;第三阶段:读透答案,提出补充。
  (2)时政自编练习:学会评析时政热点(分三阶段)。一阶段:一材一问一练。比如,“心暖则经济暖”的唯物论依据。第二阶段:一材多问多练。比如,“分配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问并回答。第三阶段:多材一问一练。比如,党重视大学生就业、重视建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制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共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3)错题扫描纠错行动:一,编制模板:政治5本书,分18个模块;第二,整理错题: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第三,绘制图形:根据错题与模块要求,绘制柱形图;第四,分析原因:知识与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第五,纠正错误:在老师指导自主纠正错误。
  指导学生整理各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弥补“短板”。
  (4)从知识体系出发,系统推进。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单元体系、课体系一直到课时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推进学科基本能力。
  (5)从主体元素出发,立体推进。a.行为主体角度。经济: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生产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政治:国家、政府、政党、公民、民族、社会等。b.知识元素角度。“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府”: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
  (6)从思维层次出发,步步推进。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微观—中观—宏观;宏观—微观—宏观。
  3.强化基本的解题方法。
  在高三政治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解法指导,可以在平时解题中穿插解法指导,也可以单独开设解法指导课。不管怎样,尤其要关注三类题,图表类、意义类、措施类和三类问题。注重方法提炼、过程展示、语言规范。在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套路。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把自己答案写下来并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和点评,在教学中养成,在训练中积累,在生活中实践。以下是对图表类、意义类、措施类三类重要题型所概括的解题方法和套路。
  措施题:解答“怎么办”问题的“三部曲”:一是根据问材分类型:材料、设问、联合型;二是根据类型定角度:根据类型综合考虑;三是根据角度选思路:材问、科内、书政合。
  (三)优化“三个”基本环节(抓手)
  1.备课
  (1)备课做到五个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情”(情境),手中有“法”(方法)。
  (2)具体措施
  集体备课行动:集体备课的流程(定主题、定主备人、集体讨论、形成教案、反思)。
  开门听课与推门听课:老教师的课堂随时欢迎年轻老师听课,领导不打招呼直接听课,巡视听课。
  编制导学案:学案要求精细化,题目要精选。
  高考研究行动:做完8套高考试卷,编制一张表格(要求到考知识点题型分值难易程度),参加一场高考。
  2.上课:在备课的基础上,强调一个“动”。(1)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讨论、练习等(能力是练出来)。(2)让讲解“精起来”:有趣、精炼、启发等。强调两个5分钟:教师连续授课时间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1次。每节课后5分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3.练习: 要求“四精”、“五必”
  “四精”:(1)精选:一般是12+5的模式。(2)精练:限时训练。(3)精批:有统计,有适当评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立错题库(电子稿、剪贴板),获得学生练习的真实信息。(4)精评: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课要“精”。有评分细则,有重点,有难点,有矫正练习。例如(原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只要两岸同胞的心灵相通,就会一通百通”? 变化题1(变设问)“两岸同胞翘首以盼多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变化题2:(变角度)海峡两岸分隔多年,什么两岸同胞心灵依然相通?再如(原题):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变化题1:(变知识范围)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变化题2:(变知识范围以及设问角度)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政府应该怎样进一步增强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再举一例(原题):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人经济与浙江人精神之间的关系。变化题1:(变材料范围)材料三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五必”: 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大限度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在教学中养成,在训练中积累,在生活中实践。形式突破,内涵提升,对考生而言:心中有底,考其所知,优于他人,能拿高分,交出一张理想的高考答卷。
COPYRIGHT 2017-2024 © 长沙克立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10632号-1